“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人们经常能听到家长和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近期,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结果发现,青少年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源于他们自身,而是由于其成长中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等各个系统没有很好地满足其需求。对此,专业社工恰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引导多元智能需求,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该中心在调研中发现,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饱受老师和家长批评,不断地承受着失败,自我效能感日益降低。青少年本身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在受访者中,29.7%的青少年兴趣在人际交往方面,27%的青少年兴趣在体育运动方面,18%的青少年兴趣在学习方面,16.2%的青少年兴趣在文艺方面,只有5.4%的青少年表示没有兴趣爱好。但除了文化课,学校没有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发展各自的兴趣,这就导致学业不好的青少年无法获得较高的效能感,仅有1/5的在校青少年表示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一些受访老师也反映,一个班有一半学生无心学习,他们放学后还常流连于网吧、街角等,甚至结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群体。而受访青少年则表示,他们之所以这样,恰恰是因为在学校找不到发展空间,因此想去校外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弥补其无法在学校获得的成功感。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香港资深社工罗观翠教授认为,青少年的智能是多元的,但目前的学校教育相对忽视了青少年其他方面潜能的发展,以致很多无法在学业上冒尖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学校、家庭甚至朋友的尊重,自身潜质也得不到很好的挖掘。他们为了表现和肯定自我,免不了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有的甚至成为“问题青少年”,徘徊在犯罪的边缘。对此,社工可以提供一种生活体验教育,与学校提供的正规教育相互配合,以达到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目的,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在学校获得成功感和效能感,减少走上歧途的机会。
发展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支持网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
家庭、学校、社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三个主要支持网络,但该中心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这三个网络对青少年的支持都十分有限。
该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不少受访青少年与家长沟通的时间仅为每天30分钟,话题通常是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2/3的受访家庭几乎不会涉及子女的心事,仅有5.4%的青少年能从父母处得到情感方面的支持,远远低于青少年对此的期望值31.9%。同样的数字也出现在家长群体中,近80%的家长表示在与子女沟通时“遇到了难题”,认为“教育子女问题”最让家长操心的占56.7%。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迈入社会前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但该中心在调研中同时发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停留在学习上,非学业沟通仅占5.3%,仅有1/10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在情绪疏导上给予自己帮助,而他们表示自己其实很需要倾诉,也希望有压力时能有人支持。受访老师则表示,对于学生学业以外的支持需要虽有一定了解,但限于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角色的影响,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资深社工胡良喜认为:“青少年遇到困扰和压力时,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支持,往往容易出现两种发展倾向,一种是误入歧途,另一种是出现心理危机。要使青少年不误入歧途,就需要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等各个系统对青少年的支持,增强青少年对各系统的联系和归属感。而专业社工可以对各个系统给予支持,如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协助老师帮助有偏差行为的学生,支持社区主动举办一些既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
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又一个重要阵地。该中心在调研中发现,社区为青少年提供的服务多为传统节日活动、志愿活动、文娱表演,而超过一半的受访青少年认为社区的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此,受访的街道与社区工作者表示,由于要兼顾繁杂的行政工作、跟进许多补救性工作,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精力、资源来开展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活动,而且专业知识的限制也使他们无法提供长期、有效的服务,最多也只能是找青少年谈谈心,但往往成效不大。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社工廖焕标表示,社区非常需要专业社工的介入,从而为青少年搭建学校、工作、企业和社区的沟通平台,给予青少年必要的就业准备指导,包括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毕业即失业、就业即失业的风险给他们带来的心理负担。